三十五万香港人大游行 港警水炮车射清真寺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10月22日讯】香港民间人权阵线原计划10月20号发起九龙区反送中大游行,但遭警方发“反对通知书”。之后,多位民主派人士以个人名义承接游行,成千上万的港人再次走上街头表达诉求。但警方在多地发射催泪弹,更出动水炮车镇压,甚至在经过尖沙咀清真寺时,故意射向清真寺正门,被水剂喷中的印度前商会领袖怒批香港已“没有王法”。 10月20号,香港民阵副召集人陈皓桓与多位民主派人士发起“废除恶法、独立调查、重组警队”九龙区大游行,下午1点多开始,从尖沙咀梳士巴利公园游行至西九高铁站,虽然游行遭到警方反对,但民阵表示,至少有35万人参与游行。 游行的人潮将马路挤得水泄不通,民众不断高呼:“五大诉求,缺一不可”、“驱逐共党,光复香港”、“香港人反抗”等口号。 民阵副召集人陈皓桓:“我们用和平、理性、非暴力的方式,去表达诉求,我们不怕被人抓,我们最怕是大家放弃我们的原则和我们的底线。” 由于之前民阵召集人岑子杰,曾被中共雇用的南亚人袭击,而当天游行出发点附近,刚好是南亚人聚集的重庆大厦,外界担心可能爆发冲突,但当天南亚人却主动表达善意。 当游行人士经过重庆大厦与九龙清真寺时,没有人做出任何破坏行为,相反在重庆大厦外,许多南亚人士高唱“海阔天空”,并向游行人士送水,更高呼:“大家都是香港人!” 当天下午,警方在尖沙咀警署、旺角、弥敦道、深水埗等地持续发射催泪弹,还在弥敦道、旺角、深水埗等地出动水炮车,向示威者喷射蓝色水剂。 警方水炮车一度停在九龙清真寺门口,向清真寺喷射蓝色水剂,当时正在清真寺外的民主派立法会议员谭文豪,与印度协会前主席Mohan Chugani等人纷纷被射中。 印度协会前主席Mohan Chugani:“我站在门口和Farise正在聊天,站在这里,他们(警察)根本不管,乱射一通,搞得我进了医院。你应该看清楚才射(水炮),我们不是示威者,站在清真寺门口也要被射(水炮)。” 事后,警方解释说“误中”清真寺正门,又说事发后已立即联络清真寺教长与穆斯林社区领袖“解释事件并表达关注”。但Chugani受访表示,虽然他不能代表清真寺,但他不接受警方的说法。 Mohan Chugani:“他们是有意的,因为我本人见到那个水车,上面有一个摄像头,指着我射了两次,我73岁,我不会走,隔壁有一个巴士站,有一个牌子挡住,我没有想到,警方会这样对待一个年长的市民。” Chugani说,尖沙咀是游客区,当时没有示威者在场,但警方却故意在清真寺门口乱射,他认为现在的香港已经没有王法了。 事后,大批市民自发前往清真寺协助清洁,24名民主派立法会议员也共同发表联合声明,批评香港警察在港府的包庇下,已彻底失控,不但以水炮车射击清真寺与市民,亵渎宗教聚会场所,事后还巧言令色,歪曲事实。 旅美学者吴祚来:“他是故意为了激怒穆斯林团体,使这个事情变得更复杂,更多的人或者宗教团体转入到这次抗争之中,然后造成香港更多的动荡。” 旅美学者吴祚来认为,香港警察这次的表现,完全不是站在香港人民的角度思考问题,而是站在中共暴力的角度,故意激发仇恨。 吴祚来:“那是不是中共政府或者是香港警方、或者香港政府希望把这个事情再弄起来,为他们镇压或者是动用军队,或者是戒严制造借口,这个他们自己的人应该是非常清楚的。” 当天下午,警方由尖沙咀与太子警署两边展开清场行动,期间多次施放布袋弹与橡胶子弹,至少4人被捕。 入夜后,警民对峙越演越烈,多人受伤,香港医管局表示,截至晚上9点,共有19人受伤送院,其中2人情况严重。 采访/陈汉 编辑/孟心琪 后制/李沛灵 港警水炮车射清真寺 林郑登门道歉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10月21日讯】周日香港九龙大游行,警方在尖沙咀以水炮车清场时,射中清真寺。周一,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一行到清真寺与教长及代表会面,与会人士引述称,两人就事件道歉。 陪同林郑视察清真寺的首席教长Muhammad Arshad等人,在会面后向传媒表示,林郑月娥及警察已亲身来到就事件真诚道歉,警察再次重申事件是无心之失,他们接纳。又指昨日清真寺外没有暴力事件,相信这次只是误会。 穆斯林代表又再次感谢帮忙清洁的香港市民,“我们十分欣赏,每个人都很和平”,又称“我们穆斯林支持香港、爱香港”。 被水炮射中的印度协会前主席毛汉褚简宁 (Mohan Chugani) ,周日接受本台访问时曾痛斥警方侮辱伊斯兰教,说他们不是抗争者,在清真寺都给他们射成这样,警方简直是离谱。 新唐人记者韩纳、林明香港报导 「逃犯条例」草草收场 香港政府正式宣布撤回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10月23日讯】香港反送中运动延烧超过4个多月,香港保安局局长李家超,今天(23日)在立法会上宣布,正式撤回修订《逃犯条例》。 香港保安局局长 李家超:“正式宣布,撤回条例草案。” 香港立法会召开大会,下午2点57分,展开撤回程序,引用《议事规则》撤回条例草案,《逃犯条例》寿终正寝。李家超发言仅仅只有2分钟,随即离开会议厅,3点01分完成整个程序,整个过程总共5分钟。 不过有香港网友很快在 Telegram 贴出图片指出,五大诉求、缺一不可,现在才是开始,也有不少香港网友在香港网上讨论区(连登)强调,要自治、要真普选,以及解散警队,刻不容缓! 新唐人亚太电视综合报导 段崇智公开信被共媒批评 香港学生写横幅撑校长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10月23日讯】再来看到,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,先前发表公开信,提到中大女学生遭港警性暴力,以及许多学生遭受警暴,呼吁港府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追查。这封良心公开信,竟然接连被前特首梁振英以及中共媒体批评,今天,中大学生会发起“一人一句致段校长的话”行动声援,巨大黑色横幅写着“良知不会被威权灭声”,放置在百万大道,让师生写上对校长说的心底话。 黑色巨型横幅,写有“良知不会被威权灭声”,香港中大师生校友,纷纷在横幅写上,想对校长段崇智说的心里话,有学生留言,感谢校长在压力下,仍与学生同行。 港中大学生:“这是支持我们校长的一面横幅。我认为他肯定会面临来自其它方面的压力,行政部门内有一些亲北京的人士。” 港中大学生:“我们仍然与他站在一起,因为他确实在保护我们自己的权利,他保护公民和学生的权利并没有错。” 先前中大女学生向校长段崇智,当面控诉,遭到港警性暴力,段崇智与学生进行闭门会议,之后发表公开信,指出许多学生遭受警暴,呼吁政府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,追查警方是否滥用武力。这封公开信,遭前香港特首梁振英、以及共媒《人民日报》批评。中大师生以行动力挺校长,批评中共压迫港人声音。 港中大学生:“共产党承诺让香港有普选,我只是想要它兑现承诺,还有不要再压迫香港人的声音。我们将为自由奋斗。” 而在香港大学,学生发起联署,促请港大校长张翔谴责警暴,已有超过2600名港大师生、校友响应,向校方递交连署信。中大校友日前发表公开信,力挺校长段崇智保护学生的主张,批评梁振英和共媒《人民日报》所言“横蛮无理”,是国家权力对大学自主的不当干预,已有超过一万多人参与连署。 新唐人亚太电视香港综合报导 香港重庆大厦合唱 英领馆组人链续抗争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10月24日讯】反送中运动持续,有网民周三晚在重庆大厦外快闪“和你唱”,答谢南亚裔人士对抗争运动的支持,另有数百人在英国驻港总领事馆外组成“国旗人链”,声援英国上议院议员为港人争取第二国籍。 位于尖沙嘴的重庆大厦是南亚裔朋友们聚集的地方,因为周日派水而成为焦点之后,今晚再有朋友们来到重庆大厦前举行合唱,来支持南亚裔的朋友。 在意大利男高音洛多拉领唱下,20多人戴上口罩、响应网络号召,用乐器演唱多首抗争歌曲,答谢少数族裔的支持。也有市民和南亚裔拿起一块“We Connect”的纸板,表示大家心意相连。 香港市民:“黑白、善恶这些普世价值的东西,所有不同肤色的人都会连接在一起,我就带出这个讯息。” 上周末在重庆大厦派水的两位南亚裔人士,很高兴见到香港人更加团结。 香港南亚裔市民 JEFF:“因为几日前有人想制造一个战争,一个种族战争,但他们没有想到香港人不是这么愚蠢。实际上,他们会更加团结,我们比以往更团结,所以多谢香港人。无论是谁想到那个计划的,它失败了,反而对我们更有利,所以谢谢。” 香港南亚裔市民 KK:“你选择用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,我觉得是不好的。你可以选择用另外的方式去解决问题。” 另外,数百名香港市民晚上在英国驻港总领事馆门外参与“国旗人链|活动,支持英国上议员奥尔顿勋爵提出,为香港人争取第二国籍的建议。 新唐人记者梁珍、林明香港报导 报导性侵与反送中真相 大陆女记者疑被失踪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10月25日讯】再来关注,因为报导香港事件而被中共迫害的消息。中国独立记者黄雪琴,近期传出遭广州警方带走并刑事拘留,目前已与友人失去联系一周。 关注中国维权人士的脸书(Facebook)专页“南方傻瓜关注群”24日发文指出,黄雪琴疑似在17日被广州警方带走。今年6月10日黄雪琴在网志上发表文章《纪录我的反送中大游行》,隔天她透露,广州的警察们深夜找到家里,家人又被骚扰,父母惊恐万分。 黄雪琴本来预定9月开始,就读香港大学法律系研究所,但她8月底曾遭广州警方传唤并没收护照等证件,因此未能入学。黄雪琴曾任新快报、南都周刊的调查记者,关注官员贪腐、企业污染、弱势族群等议题,曾揭发多起大学生被教授性骚扰事件。 新唐人记者尚敬综合报导